底層中醫藥服務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是維護人民大眾健康的基礎確保。
全國備案中醫診所超2萬個、多半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館……國家中醫藥處理局2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閃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實施底層中醫藥服務才幹進步工程,人民大眾「方便看中醫、看上好中醫」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顯進步。
「打通中醫藥服務最終一公裏」 健全優質高效服務體系支撐約850家縣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製作,打開500家縣級中醫醫院全面進步歸納服務才幹製作和全部原貧困縣中醫醫院服務才幹進步製作……國家中醫藥處理局醫政司副司長趙文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底層中醫藥服務才幹明顯進步。
山東省濟寧市完善「縣村莊」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四川省興文縣實施「中醫藥+健康」活動,為不同人群定製健康處理服務包……近年來,底層大眾對中醫藥服務需求攀升,各地在完善底層中醫藥服務體系、供應優質中醫藥服務方面「實招」頻出。
此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關於支撐確保中醫藥服務才幹進步具有重要作用。統計數據閃現,到2021年12月,國家級中醫館健康信息途徑已接入1.62萬家中醫館,結束接診病人約1576萬人次。
趙文華說,下一步,國家中醫藥局將持續會同各地、各有關方面深化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途徑製作運用,支撐各地加強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製作,推進途徑軟件本地化晉級改造,擴展聯通規模,更好地供應中醫藥服務。
多途徑拓展專業人員「供應量」 夯實底層中醫藥人才根基加大本科「訂單定向」托付培育力度;支撐退休中醫醫師和中醫特長醫師到底層執業;安排底層人員與中醫醫院專家樹立「師承式」聯絡……近年來,湖南省加速「中醫藥人才進底層」推進行為,促進底層中醫藥服務可持續。
多途徑拓展專業人員「供應量」,是進步底層中醫藥服務才幹的關鍵所在。「十三五」期間,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中醫類別醫師總數為18.39萬人,比2015年增加2.75萬人。
為進一步夯實底層中醫藥人才根基,《底層中醫藥服務才幹進步工程「十四五」行為方案》明確提出,從擴展底層中醫藥人才有用供應、疏通底層中醫藥人才運用途徑、改善底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等3個方面推進底層中醫藥人才製作。
趙文華表明,到2025年,基本完成城鄉每萬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安排醫師總數比例到達25%以上。
「家門口看好中醫」 大力推廣中醫合適技術中醫館備受老百姓歡迎,如何確保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看好中醫」?趙文華介紹,從2012年開端,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經費製作中醫館,到目前已累計投入製作3.67萬個。
在江蘇省,「十三五」以來,全省共建成1591個底層中醫館,完成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設置全掩蓋。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醫藥處理局局長朱岷介紹,「十四五」期間,還將投入1億多元專項資金用於「星級」中醫館製作。在部分地區,打開同價試點工作,探求在底層醫療安排打開的中醫骨傷、針刺、灸法、推拿療法等項目價格與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同價。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處理局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面設置符合標準中醫館的基礎上,鼓動有條件的當地對15%的中醫館結束服務內在製作,進一步改善中醫館中醫藥服務條件。」趙文華說。
中醫合適技術具有「簡、便、驗、廉」的特征,深受老百姓喜歡。趙文華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持續大力推廣中醫合適技術,使底層中醫藥服務基本完成全掩蓋,讓中醫合適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城鄉百姓多元化健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