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悶,這是緩慢阻塞性肺病(以下簡稱「慢阻肺」)患者的日常。在武漢市肺科醫院每年都會接診很多慢阻肺患者,其間不少人都在該院中醫科的調理下減輕了癥狀,也逐漸改進了肺功用。
65歲的周師傅是個慢阻肺的老病號,自從年初病毒感染後,肺功用就更差了,一走路就汗流浹背,稍微動一下就嚴峻喘氣、煩悶,日子幾乎無法自理。這樣的情況下,周師傅來到武漢市肺科醫院就診。中醫科專家三管齊下,辨證施治:以中藥補肺化痰平喘;以艾灸、穴道貼敷補陽氣,提高免疫力;以針灸疏通肺經、激活經絡,提高肺功用自主恢復能力。同時,加上扶引、藥膳食療等綜合調理手段,對周師傅進行恢復醫治,取得了較顯著的作用。
「剛來時,連二樓診室都沒法走上去;第2個月,我能夠在家人的攙扶上下樓,到三四個月後,我能夠一口氣爬上五樓,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周師傅開心地對記者說道。
據悉,關於慢阻肺患者,西藥主要是抗感染、對癥醫治等,通過標準和合理的醫治,大多數患者的病況都能得到控製,防止急性發作,延緩病況發展,但要進一步提高、改進肺功用,空間有限。「而這時,中醫通過結合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組方,辨證施治,同時通過扶引、針刺、灸法等各種傳統醫治手段,對患者進行恢復醫治。多管齊下,往往能發揮中醫藥改進肺功用,助力肺恢復的優勢。」武漢市肺科醫院中醫科醫師蔣麗介紹。此外,中醫藥在醫治部分因痰濕淤積而導致的結節,也能收成不錯的療效。
除了助力肺恢復外,在武漢市肺科醫院還有一個集體的患者,也在該院中醫科的幫助下,順利完成醫治,重獲健康。
本來,不少肺結核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的過程中,常呈現較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體現為惡心吐逆、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癥狀。一般情況下,藥物種類越多、劑量越大、反應會越重。
蔣麗醫師給患者做中醫敷貼醫治蔣麗醫師介紹,對抗肺結核,現在能用的藥物種類有限,不少患者反應劇烈,並且測驗多次調整沒有緩解,他們往往因懼怕服藥導致醫治決心漸漸衰退,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而停藥,這些都是導致難治性肺結核產生的直接原因。中醫認為,胃居膈下,其氣以降為順,如果因各種原因,產生胃氣上逆,吐逆就會產生。人體的中脘、內關、太沖等五個關鍵穴道配伍後,用電針巧妙影響這些穴道,能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因此,對西藥抗菌醫治有不良反應,無法耐受,但又因醫治需要有必要服藥的這部分患者,無妨來武漢市肺科醫院中醫科,這裏已有許多患者選用電針影響穴道等中醫支持手段,緩解了藥物不耐受的問題,作用均比較理想。
武漢市肺科醫院於2020年7月開設中醫科,該科提供中藥方劑調配、針灸、刮痧、拔火罐、督脈灸、藥浴、足浴、熏蒸、穴道埋線等全方位、全系統的中醫藥治療服務。近年來,中醫藥參與到院內許多呼吸系統疾病的救治,並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在緩慢肺部疾病恢復方面的作用,特別遭到患者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