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上海市中醫藥非遺體會日活動」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專場中,醫院以「天山有非遺,絕活治面癱」為主題,為面癱患者帶來了福音,也讓許多市民了解、體會到針灸、艾灸、火罐、敷貼等中醫外治技能的魅力。
上午9點鐘,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門診大廳內已是人頭攢動。一個診臺前,張阿姨正在接受醫生的敷貼醫治。
「貼上敷貼就覺得臉上涼絲絲的很舒服,經脈也慢慢被疏通。」張阿姨告知記者,3個月前她患上了中風,一直在天山中醫醫院接受醫治,如今已經好得差不多了。
作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山中醫醫院面癱外醫治法以穴位貼敷療法為核心,在針刺基礎上輔以中藥熏藥、閃罐、艾灸等中醫特色療法,針對不同病程的面癱患者,選用不同的中醫外醫治法戰略,辨期論治,在醫治進程中重視調查癥狀和體征的改變,掌握病況的開展,辨證、辨期論治,使醫治的辦法適合不同疾病狀態的面癱患者,進一步縮短了病程,進步恢復率。
「面癱外醫治法是以穴位敷貼為核心展開,通過世代家傳,師承教育等辦法撒播下來的一項傳統療法技藝,從清末的馬培之開端,距今已有百余年,可有效醫治突發性面神經麻痹所導致的周圍性面癱。」天山中醫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張偉介紹道。
當天的體會活動中,艾灸、拔火罐等中醫適宜技能也招引了眾多市民的重視和參加,而其中最為專註的就是孩子們。
「把艾絨捏成條,然後固定在針灸後邊,這個進程不容易,但很風趣。」
「把火罐拔下來的時候要先按住周圍的皮膚,然後再用力拔下來,我成功了!」
「做完一套八段錦覺得身體熱熱的,也很輕松,之前自己也對中醫有一些了解,這次親自體會更覺得奇特。」
……孩子們用最質樸的話說出了心中最實在的感觸,而站在一旁家長們的臉上也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這次中醫體會活動中,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學到了許多東西,比如說艾條的捏製、拔火罐、耳穴,這讓他們收獲頗豐,也對咱們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知道。」家長陳先生說。
此外,在數字中醫展現區,現代科技感滿滿的「中醫四診儀」通過采集體會者的面色、舌苔、脈象和問卷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與ai技能,對體會者進行體質辨識,展現了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的有機交融。
|